学演讲,来张嘴就来!
演讲与沟通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商演讲与沟通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商

免费客服电话

若河文章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若河专栏 > 若河文章 > 若河文章

文若河话演讲:社会大众对演讲的误区

时间:2012-08-28 17:28 来源:中国口才网 作者:文若河 点击:
非常明显,一旦给演讲贴上了艺术的标签,一旦在心理上将把演讲等同于演讲比赛,那么绝大多数公众肯定就会非常“自觉”地把自己划在这种“演讲”之外,心甘情愿地做“看客”。

  公众对演讲认识的经验性误区

  对于演讲这种行为,绝大多数人是不陌生的,非但不陌生,甚至还非常熟悉。每天,不管是在报纸上、电视上还是在互联网上,大家不用刻意地去寻找,就可以浏览到很多关于演讲的消息。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也不乏各种机会去亲耳聆听他人演讲。那么,是不是因为人们熟悉演讲,所以,自然而然地就对演讲有了客观的认知呢?根本不是!恰恰相反,人们凭经验对演讲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偏颇的,这主要表现在人们给演讲贴上了一系列的“标签”:

  1、身份标签

 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,演讲与具有某种身份是联系在一起的,也就是说具有某种身份的人才需要演讲,相应的如果不具备那样的身份,自然也就不需要演讲了。那究竟具有哪些身份的人才经常需要演讲呢?最主要的包括各国政要、政府官员、商界精英、社会名流、专家学者、新闻人物、娱乐体育明星等。虽然这些人的职业和身份跨度都相当大,比如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和篮球巨星姚明,比如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和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·盖茨……但是,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提炼出一个关键词,那就是“受关注”,因为他们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,甚至他们的一些想法、主张有可能对社会产生影响,所以,他们时常会向公众“说”点什么,公众也愿意听听他们有什么见解、主张。由于他们受关注的程度非常高,自然对自己的演讲也就非常在意、非常用心,甚至会有专业团队帮助他们策划演讲,所以他们呈现给大众的演讲大多是非常精彩的,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堪称经典。实际上,人们每天通过各种媒体所了解的也多是关于这些人的演讲信息。很显然,普通公众在身份上和这些人是有距离的,很少有人会设想自己能成为这类演讲的主角。

  2、艺术标签

  除了不约而同地给演讲贴上身份的标签,公众最喜欢也最习惯的就是给演讲贴上艺术的标签。说来非常有意思,一提到政要、官员、名人等的演讲,公众比较自然的反映是“听听他们说什么”;而一旦涉及到普通大众的演讲,人们首先反映到的大多是“演讲比赛”。

  所谓演讲比赛,实际上就是一个组织(比如班级、学校、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等)结合某阶段宣传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,确定一个或几个比较有意义的演讲主题,然后由一些形象好、表达能力强或有文艺特长的人登台演讲,并根据现场表现评出谁好谁坏,奖励优胜者。而组织内的其他人则作为观众观看演讲,接受教育。

  不可否认,作为配合宣传教育活动的辅助手段,“演讲比赛”确实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但是,也正因为如此,演讲比赛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:

  首先,说教意味强。因为演讲比赛有非常强的目的性,就是为宣传教育服务,所以演讲稿中自然会流露出很强的说教意味,甚至有的人满篇讲的都是空洞的大道理或者华而不实的口号,让人听着不胜其烦;

  其次,表演性质强。因为是比赛,因为要分出高低上下、第一第二,所以参加演讲比赛的选手肯定会在表现形式上做足了文章,于是就有了那种用朗诵的腔调演讲,就有了一系列非常夸张的表情动作,让观众忘记了他们是在演讲,而误以为他们是在表演。

  非常明显,一旦给演讲贴上了艺术的标签,一旦在心理上将把演讲等同于演讲比赛,那么绝大多数公众肯定就会非常“自觉”地把自己划在这种“演讲”之外,心甘情愿地做“看客”。 

 

温馨提示:

总裁演讲网豪华专家团队承揽各类总裁演讲稿(讲话稿)撰稿业务;承接总裁演讲一对一辅导;常年开设总裁演讲培训班。如有需要,请联系本站客服人员。

     联系人:杨溢老师

       话:010-57354455      18301528097  

在线QQ1311421835

  


文若河:演讲离大众究竟是近还是远?


文若河论演讲:古人也喜欢“三点论”


(责任编辑:admin)